莊氏之起源
莊氏,源自芈姓。乃太昊之後;在上溯可至炎帝、黃帝、少昊、顓頊等帝。顓頊— 生而聖明,能正天人之道;明綱紀,治鬼神。顓頊曾孫重黎,為高辛氏火正之官;能火融天下,帝嚳曰:「祝融」。重黎故,其弟吳回嗣為祝融,傳子陸終,娶鬼方 國之女;懷孕十一年,因坼剖左腹生三子,複剖右腹再生三子。陸終長子曰:「樊」,是為恩昆吾,已姓,封於衛墟,是為夏伯。次子曰:「參胡」,是為惠連,董 姓,封於韓墟,周時為胡國。三子曰:「彭祖」,彭姓,封於韓墟,為商伯。四子曰:「會人」,姮姓,封於鄭墟。五子曰:「晏安」,佐帝舜食邑於曹,是為曹 姓;傳三十四世生挾,周武王克商,封於邾墟,亦為朱姓肇祖。六子曰:「季連」,芈姓。季連後中微,子嗣散居,遠及蠻夷;歷夏、商兩朝近千年。周文王、周武 王伐商,有季連三十世苗裔鬻熊,博學有道,聘為周師,其後以「熊」為姓。周成王覃恩國朝後嗣,封以官銜,鬻熊玄孫熊繹,蒙恩封於楚蠻(今湖北省),為「楚 子爵」(亦即楚國始封之君),授子男之爵位,領邑於丹陽。歷傳五世至熊渠、周室式、渠得江漢民心、一度稱為王。周厲王暴、熊渠畏其伐楚,去王號而歸順。又 傳八世至熊儀,是為楚若敖,在位二十七年薨,再傳至熊姁,是為楚鼢冒,在位十七年薨,弟熊通繼位,西元前740年代立為王,是為「楚武王」,此為熊繹受封 於「楚」後代第十二代正式稱王,又再傳五世熊旅,亦即「楚莊王」為當時「五霸之君」,在位廿三年薨(西元前613~591) 諡曰:「莊」。其後子孫逐以「莊」為姓,是為「莊」姓之源。
莊姓除出自芈姓外,另有一出自「子」姓者。據左傳載:莊氏出於宋者,則為宋代戴武莊之後。按--宋國為殷商「子」姓後裔所建。早於楚莊王之前,已有以莊為姓者。其範圍在今河南省東南部,宋國莊氏後裔人數較少;至今仍以「楚莊王」後裔為莊氏主流
莊氏郡號有:「天水」,「會稽」,「東海」。
「錦繡堂」者青陽莊氏之堂號。
來自福建泉州府者:
回覆刪除(一)同安縣:(1)崇禎年間,莊弁機遷今馬公。清康熙二十二年,莊朴質自浯州(今金門)入墾金臺南學甲,子孫蕃衍,成為當地大族(其昭穆為;五店支分螺嶼鄉,復明志士東瀛,渡臺州子喬遷甲,勤儉家聲節孝名。)乾隆中葉,莊親入墾今臺北市建成區。嘉慶年間,莊瑞聰遷居今彰化鹿港。 (2)莊才翁派下:乾隆初葉,莊應麟入墾臺北八里;莊士齊入墾今臺北三重;莊肅叟入墾今台北市。 (3)莊古山派下:乾隆末葉,莊聯樂入墾今嘉義市。
(二)晉江縣:莊古山派下;永歷十五年,莊崇德隨鄭成功來臺,入墾今臺南佳里。雍正、乾隆年間,莊可曲、莊汪?先後入墾今臺中梧棲;莊允權今彰化線西;莊信直、莊端睦、莊春香與莊執中先後入墾今彰化鹿港;莊允燠入墾今彰化福興;莊允葉入墾今彰化溪湖。道光年間,莊汪苔遷居今臺南市。
(三)惠安縣:乾隆年間,莊有得入墾今彰化芬園;莊明義入墾今南投草屯;莊志生入墾今彰化埔鹽;莊籍生入墾今新竹市,後移墾南投鎮。同治年間,莊鴻基、鴻建兄弟入墾今高雄市;莊曉南入墾今屏東恆春。光緒初年,莊同派下莊佛山兄弟遷居高雄市。
(轉錄自「臺灣區姓氏堂號考」楊緒賢編撰,臺灣新生報印行,68年再版)
莊氏渡台
回覆刪除莊氏渡台,為時更遲。明末清初,一些不甘受外族統治的漢人,紛紛渡台,助鄭成功反抗清庭。
台灣莊氏始祖,非止一人。來自閩粵各處,就所知者,渡台莊氏始祖,列述如下:
閩始祖莊森第三十一代孫莊韜文;第三十三代世孫莊宸炯、莊宸讓、莊宸熅;第三十二世孫莊元卿;第三十五世孫莊思強;第三十六世孫莊招緒,莊仁邦、莊瑞梅、 莊耀穆、莊耀宗;惠安縣秀塗鄉莊聰成;莊景成、莊世成、莊廷占;潮州饒平縣莊預;晉江縣莊助宮;南靖龜洋鄉莊三郎;漳州平和縣莊三班、莊邱、莊森、莊忠 義,莊耀;平和縣孔坑社白花洋里莊陞等。